国内动态
福建攻关粮食增长新模式
2014-01-06 23:40  浏览:249
 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福建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,近年来,福建耕地抛荒压力逐年加大。弃耕两年以上的抛荒田约140万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7%左右;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导致的季节性弃耕400万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20%左右。作为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,福建粮食自给率不到40%,每年调入粮食1000万吨以上,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。
 
面对逐年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,福建省委副书记于伟国在会上表示:“粮食生产不仅要算经济账,更要算政治账。攻关和推广粮食增长新模式,必须成为下一阶段农业工作的重点。”
 
副省长陈荣凯分析说,造成耕地抛荒和季节性弃耕的主要原因为:一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特别是山垅田的路、沟、渠不配套,有的缺乏水源成为“望天田”。二是机械化水平低,综合水平仅为37%,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。三是劳动力大量自流,全省约有78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或居住,近年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约40万人。四是农资价格高位运行,种粮比较效益低。
 
“稳定粮食生产,一靠面积,二靠单产,攻关粮食增长新模式。”陈荣凯对今年福建的粮食生产作了部署。一是严守1710万亩耕地红线,遏制耕地占多补少、占优补劣、占近补远、占水田补旱地现象。二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2014年安排1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,用于粮食增长模式攻关与推广,攻单产,增总量。整合土地整理、节水改造和小农水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,新建项目210个以上,年度投资35亿元以上,以提高耕地产能。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,省级财政安排农机购置累加补贴和示范推广经费1亿元。争取水稻机插秧面积达200万亩以上,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%以上。四是加大对粮食产区和种粮大户直补支持,对承包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给予30元以上奖励。对在山垅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和经营主体,在标准农田建设、农机具购置补贴上给予优先安排。
发表评论
0评